相關文章
Related Articles詳細介紹
PM模型指通過暴露于大氣顆粒物(尤其是 PM?.?)誘導小鼠特定病理損傷的動物模型。根據研究目標可分為三類:
呼吸系統損傷模型(如肺纖維化、COPD)
系統性疾病模型(如生殖毒性、神經退行性病變)
腫瘤發生模型(如間皮瘤、肺癌)
暴露方式 | 操作流程 | 適用場景 |
---|---|---|
氣管滴注法 | 麻醉下氣管注入PM?.?混懸液(劑量:3–10 mg/kg),頻率:2–3次/周,持續4–12周 | 肺損傷、炎癥反應研究 |
全身吸入暴露 | 動態吸入艙暴露(濃度:100–1000 μg/m3),持續21–90天 | 慢性毒性、心血管損傷研究 |
霧化吸入法 | 密閉容器內霧化PM?.?混懸液,小鼠自然吸入(需控制粒徑≤2.5 μm) | 模擬真實環境暴露 |
關鍵技術突破:
粒徑控制:超聲處理PM?.?混懸液并添加 0.05% Tween 80 穩定劑,可顯著降低顆粒團聚,獲得更接近真實PM?.?的分散體系(平均粒徑:0.8 μm vs. 未處理組的5.2 μm)。
分散穩定性:含人血清白蛋白(HSA)的混懸液可維持顆粒分散狀態 >24小時。
標準參考物質:SRM2975(柴油顆粒)或NIST1648a(城市大氣顆粒)
劑量設計:
急性損傷:單次滴注5–10 mg/kg
慢性病變:長期吸入(500 μg/m3,≥60天)
病理特征 | 分子機制 | 檢測指標 |
---|---|---|
肺泡結構破壞 | 氧化應激(ROS↑)、炎癥因子(IL-6/TNF-α↑) | 肺組織H&E染色、羥脯an酸含量 |
肺纖維化 | TGF-β/Smad通路激活,膠原沉積 | Masson染色、α-SMA免疫組化 |
黏液高分泌 | MUC5AC基因表達上調 | PAS染色、杯狀細胞計數 |
模型驗證:滴注PM?.?(5 mg/kg,8周)后:
肺組織ROS水平 升高3倍,膠原沉積面積 增加50%。
精母細胞凋亡:睪丸組織Caspase-3活性升高,精子密度下降30%。
胎盤功能障礙:滋養細胞侵襲能力減弱,胎鼠體重降低。
帕金森樣病變:PM?.?通過血腦屏障誘導 α-突觸核蛋白(α-Syn) 聚集,與MPTP模型協同加重多巴胺能神經元丟失。
認知障礙:海馬區小膠質細胞活化(Iba1↑),BDNF表達下調。
間皮瘤模型:胸腔注射石棉聯合PM?.?暴露,誘導 Nf2/p53雙基因敲除小鼠 發生惡性胸膜間皮瘤(潛伏期縮短至12周)。
研究目標 | 推薦模型 | 優勢 | 局限 |
---|---|---|---|
肺纖維化機制 | 氣管滴注法(PM-b分散體系) | 病理重現性好,操作簡便 | 需精準控制滴注深度 |
慢性系統毒性 | 全身吸入暴露(≥90天) | 貼近真實環境,多器官損傷 | 設備成本高,周期長 |
藥物篩選(抗纖維化) | 霧化吸入法 + TGF-β報告基因小鼠 | 高通量,可實時監測 | 粒徑均一性難控制 |
腫瘤微環境研究 | PM?.? + 基因編輯鼠(如Tsc2 cKO) | 模擬PM促瘤作用,解析免疫逃逸 | 模型構建復雜(需6–9個月) |
毒性機制深度解析:
跨物種驗證:小鼠肺損傷模型 → 斑馬魚生殖毒性初篩 → 恒河猴慢性毒性驗證(提升臨床相關性)。
挑戰 | 根源 | 應對策略 |
---|---|---|
粒徑與真實環境差異 | 實驗室PM分散不均,團聚嚴重 | 超聲+Tween80/HSA穩定劑優化(PM-b方案) |
種屬轉化瓶頸 | 小鼠肺泡結構與人類差異 | 人源化肺類器官yi植模型(前瞻方向) |
慢性病變重現性不足 | 短期暴露無法模擬多年累積效應 | 延長暴露周期(≥6個月)+ 衰老小鼠(如SAMP8) |
多器官互作機制缺失 | 現有模型聚焦單一器官 | 構建雙人源化模型(人肺+肝細胞) |
精準暴露系統開發:
智能霧化設備實時調控PM?.?濃度與粒徑(結合AI反饋系統)。
多組學整合分析:
空間轉錄組解析PM?.?在肺區域的異質性損傷。
基因編輯模型升級:
條件性基因敲入:在肺泡上皮特異性表達氧化應激報告基因(如Keap1-luciferase)。
類器官-動物嵌合體:
人肺類器官yi植至免疫缺陷鼠,模擬PM?.?誘導的肺腺癌早期病變。
產品咨詢